恩施,远古人类智人“直立人”于200万年前在此开辟鸿蒙群居生活,旧石器、新石器、商周、秦汉、唐宋至明清时期遗址遗存也相继在此发现,这片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等文化遗址接连倚叠的文化宝地,禀赋厚重,文脉延绵不断。2024年11月16-17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一行,在恩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献谋等人陪同下,到施州城址、柳州城遗址、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武圣宫、恩施玉露源头文化馆、恩施玉露博物馆等地考察调研。
16日上午9时许,考察团一行到达施州城址,恩施市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柳洪涛详解介绍了施州城址的基本情况。施州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老城区和舞阳坝街道周河村,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占地面积近10平方公里。由施州城墙遗址、柳州城遗址、西瓜碑、通天洞石刻组成,朝代含宋、元、明、清,时间延续600余年,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标志与载体。施州城墙遗址,是中国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宋时土司城与明清施州卫城的珍贵物质见证,是中国现存不多的、紧密结合自然山水险要地势构筑而成的山城防御工事之优秀代表与典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规模宏大、布局完整、设计巧妙、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与社会价值。西瓜碑是全中国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记载碑刻,是中国唯一佐证西瓜传播引种历史的实物资料。2006年5月25日,施州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州城址考察结束后,刘礼堂教授一行来到柳州城遗址。柳州城遗址位于恩施市七里坪乡州城村柳州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的组成部分,属南宋时期军事性质城址。现存城墙、点将台、校场坝、擂鼓台、灵光殿等遗迹以及大量摩岩石刻。2021年以来,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宋元史考古专家贺世伟老师率领研究团队,对该遗址开展了田野考古调查、勘探、数字化测绘等一系列工作。为明晰柳州城的布局、准确判断城内遗存的年代、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下一步,柳州城遗址考古工作队将依据调查勘探成果,制定田野考古发掘方案,以揭示柳州城的营建过程与方式、城内功能分区,阐释柳州城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恩施人民写下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红色足迹遍及全州。抗战时期,恩施是湖北省省会和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保存抗战遗址遗迹十分丰富,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6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武圣宫等地考察调研。
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位于恩施市六角亭公园街6号,东与文昌祠相邻,西、南与施州古城墙及西城门、南城门相接,北与象牙山烈士塔相依。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维修建设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采用图片、文献、实物、场景、沙盘、多媒体等方式,以恩施及第六战区为重点,从“日寇侵华、全面抗战”“军事第一、六战区第一”“省会恩施、抗战中枢”“日本投降、举世欢庆”“铭记历史、发展恩施”五个部分,展现我中华民族悲壮的抗战历史。陈列馆不仅是湖北省第一个综合性的抗战专题陈列馆,还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叶挺路226号。1942年12月-1945年8月,叶挺将军两次囚居于此。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是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十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恩施武圣宫位于恩施市城乡街104号,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为砖石墙体歇山顶木瓦结构宫庙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南明永历元年南明将军何腾蛟督师兴建。2002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核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月17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蓝焙和润邦茶企,参观了恩施玉露源头文化馆和恩施玉露博物馆。据武汉大学驻芭蕉侗族乡白果村第一书记钱宏宇介绍,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于1965年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名录,2015年入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2022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飘世界。
赓续中华文脉,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积极构建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聚焦区域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推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研究与创新发展,为助力区域文旅融合、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平台与学术支撑。
版权所有 © 2021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