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025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之际,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师生开启了对东湖风景区红色资源的普查工作。此次考察意在精准统计东湖风景区红色资源的数量,深入挖掘并妥善保护东湖风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调查期间,...
6月16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专程探望了历史学院教授、著名历史专家萧致治先生。探望期间,96岁高龄的萧致治教授向刘礼堂院长亲赠其新近出版的口述自传《不苟 不懈 不争:萧致治口述自传》。萧致治教授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历史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在鸦片战争史、辛亥革命史及近代人物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其主编的《鸦片战争史》、《辛亥革命史》(合作),主持整理的《林则徐全集》等著作曾获国家级重要奖项,...
6月14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常务副院长余西云教授一行,在安陆市政协副主席辛卫东、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余雯黎陪同下,对安陆市境内的重要考古遗址——晒书台遗址和王古溜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 考察首站为晒书台遗址。该遗址位于巡店镇三里村,于1976年考古调查发现。遗址整体为一处方圆形土台,高出四周平地约4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堆积丰厚,地表遗物丰富。调查采集有鬲、...
6月13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常务副院长余西云教授率队考察云梦县博物馆,重点调研该馆馆藏的秦代简牍文物保护与研究现状。 考察团重点参观了秦汉简牍特展,系统考察了黑夫木牍家书(我国现存最早家书实物)、34厘米长的"中华第一长文觚"(记载未见于传世文献的战国史实)等国宝级文物,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法治文化脉络与简牍文物保护研究进展。云梦县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简牍文物收藏重镇,珍藏着1975年出土的"...
6月7日, 为深化长江文明研究,探索工业遗产保护活化新路径,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一行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对两处标志性工业遗产进行了深入考察。考察首站为“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这里曾是中国近代水泥工业的摇篮——华新水泥厂旧址。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07年,是我国水泥行业最早的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2012年华新水泥厂旧址作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5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庐山庆云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庐山万杉寺、庐山万杉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庐山文化·万杉论坛”在庐山万杉寺圆满举行。来自国内外茶文化、哲学、文化遗产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茶道哲学与历史文明展开深入探讨。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礼堂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题为《西南茶马古道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的主旨报告。报告以三重学术维度建构论述框架—...
版权所有 © 2021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