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青矜之志,履践致远——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四普”小组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编辑: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6 点击次数:

(通讯员胡稼瑞报道)截至20241126日,在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的宏观引领与悉心规划下,辅以曹昭副教授的精细指导与刘振老师的全力协同,第四次文物普查小组在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与洪山区所推进的四普工作,已成功斩获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梳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人员配置与设备应用

自普查启动以来,东湖风景区调查小组历经40天,每日派遣5名人员,总计出动200人次;洪山区调查小组则在31天内,每日派遣7人,累计出动217人次。普查小组充分利用区内与校内资源,配备了无人机、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单反相机、手铲、探铲等先进设备,确保了普查工作的高效与精确。

(二)普查筹备工作

在普查开始前,小组依据现有资料,对文物点进行了详尽的预研,明确了复查与新增文物点的位置与数量。在东湖风景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小组还组织了无人机及RTK操作、CAD绘图、建模、普查软件使用、云端地球APP应用等培训,并集体学习了《湖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确保每位成员对工作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根据人员构成,进行了细致的分工,以保障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普查进展概述

东湖风景区共登记文物点13处,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及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目前,这13处文物点的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

洪山区共登记文物点1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另有1处文物保护单位已消失。同样,所有登记文物点的普查工作也已全部结束。

(四)普查工作监督

普查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监督与指导。市普查专班前往各区检查数据填报情况,提供软件使用指导,并现场教授省级核查平台操作方法。同时,各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也积极召开工作检查会议,及时指出并纠正问题。此外,普查队内部还进行了循环交叉互阅,列出问题清单并及时修改。

在普查过程中,调查小组勠力同心,和衷共济,确保了四普工作的高质量推进。队长领导得力,工作安排合理;队员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小组积极与市四普工作专班对接交流,共同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难题。

在资料整理与上报阶段,小组坚持查问题、找差距、抓整改、促提高的工作方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所有问题在送审前得到圆满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量。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文物普查,我们不仅能够促进文物保护,还能增强文化传承,让文物、历史与文化发声。每一次文物普查都是对文物内涵的丰富、保护对象的扩展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更是文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推动。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始终坚守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干一行专一行的精湛、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以及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将学术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过硬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版权所有 © 2021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